
就像央行有关负责人所说的那样:对普通老百姓而言,过去20多年,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升的时候多、贬的时候少,中国的老百姓主要金融资产在人民币上,受到最好的保护,其对外的购买力稳步攀升,这些均能从老百姓出国旅游、境外购物、子女海外上学中反映出来。企业也是如此。我们不希望企业过多暴露在汇率风险中,支持企业购买汇率避险产品规避汇率风险。
但在地球的另一面,长江黄河灌溉的广袤土地上正在兴起另一波浪潮。夜幕降临,刚刚落成的先进半导体工厂依旧灯火通明。空无一人的无尘车间中,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在制造一流水准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晶圆。12寸晶圆在激光照耀下闪烁着寒光,无声地讲述着一个民族伟大的理想和骄傲。
解决地方政府和能源局分歧的关键在于平价上网,一旦风电、光伏实现平价上网,更多风电、光伏装机不会增加额外的补贴压力,并有利于加快清洁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。也因此,在能源局4月的通知中,推进平价风电、光伏项目是能源局工作的首要任务。(本文来自于界面)
如果国际油价要能一直这么坚挺的话,普京的宏伟愿景没准还真有几分谱。可惜,好光景没能持续多两年,伴着国际油价的快速滑落,俄罗斯经济也随着一落千丈。再加上西方日渐严苛的经济制裁,如今的俄罗斯财政早已是抓襟见肘,别说是过万吨的大型水面舰艇,就是要造4、5000吨级的中型驱护舰都得精打细算。也是正在这样衰颓的时代背景之下,克雷洛夫才不得不推出了更具经济适用性的4万吨轻型航母设计方案。
但6月以来,“逆周期因子”呈现出了“调贬”的趋势;并且,如果我们将“逆周期因子”移动平均的区间收窄,可以观察到这种调整幅度较为显著。这似乎意味着,逆周期因子在近期发挥了一定程度的“调贬”人民币的作用。6月,在岸人民币兑美元6月份累计下跌3.4%,创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最大单月跌幅。分析师认为,人民币汇率大跌和中美货币周期分化、经济周期分化有关,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冲突也对人民币汇率施压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,在贸易战背景下,弱势人民币有利于出口部门和制造业的平稳发展。
曾几何时,人才资源是发达国家最引以为傲的产业优势。传统发达国家数百年来的繁荣局面,与各国重视人才培养、鼓励人才发展的传统是分不开的。但进入21世纪以来,西方国家逐渐开始面临人才资源“青黄不接”的局面。由于各国忽视“STEM”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)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,高端技术领域所需的理工科人力资源不得不愈加依赖从中国、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输出的学生和员工。如今,美国五大科技企业的高管大都是印度裔,中层工程师、专业人员也遍布亚洲面孔。由于华人在学科教育成绩中的突出成绩,美国许多大学甚至暗地修改录取标准,降低华人等亚洲学生的录取率来为白人学生“留空间”。西方社会普遍对STEM学科持歧视看法,认为这些学科出身的人才是“书呆子”,更加剧了各国高端产业的本土人才流失现象。